
事件回顾
6月28日下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与江苏匠工营国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共建学生实习基地的签约和揭牌仪式,在江苏匠工营国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顺利举行。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教授、院党委书记徐愫副教授、副院长吴愈晓教授、副院长陈友华教授等老师纷纷表达了对匠工团队社会实践与应用的充分肯定。双方在深入交流后达成了共建学生实习基地的合作意向,同时,校方就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匠工营国秉承着“用生命赞美城市”的规划理念,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着实践探索,这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以学术为中心、以学术为导向,以实践为手段,以成长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此次双方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将在促进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效益等方面实现校企双赢!
在签约揭牌仪式上,匠工营国首席专家、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教授表示,匠工一直希望能够和南大社会学院合作,不仅因为这是熟悉的母校母院,还因为社会学赋予的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使命,要创造一个健康社会。双方可以通过深度合作,设立实习基地,产出项目成果,将只能在课堂里说明和解释的社会问题,变成可以用技术段和理论知识去改变和解决的问题。
张鸿雁教授在谈到当下城市规划研究的现状时指出:没有理论基础或理论不充分的规划一定不是一个长久的好规划,匠工团队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将理论深入融合,提出的“城市文化资本理论”、“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理论”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他还强调:规划的核心是产业,没有产业和就业的规划都是“鬼话”!因此,一个成熟、专业、能力强的规划团队一定也是一个学术实力过硬、多学科跨界合作的团队。总经理邵颖萍博士在参与规划工作之余还著书立说,传道受业,团队中的很多成员也经常被邀请到高校授课,担任校外指导老师。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
成伯清教授
在了解了匠工发展理念与合作意愿后,成伯清院长充分肯定了团队的工作成绩,认为匠工为社会学学科的应用与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独特而成功的道路。在规划中单纯探讨技术性手段是没有灵魂的,而社会学的想象可以带来更多的思考。没有生计,何谈生活?以产业为核心的规划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也结合了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成伯清院长在谈到当代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时指出:以问题为核心?还是以学科为核心?分门别类以学科为核心的发展,最终结果可能就是作茧自缚,当下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态势,高校确实要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因此,他很欣慰的看到曾经的学生已经成长起来,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并且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回报母院,回馈社会。他认为,通过双方的深入合作,以实习基地为平台,可以给年轻人和社会学学科增添新的活力。
同时,成院长还提出了下一步的合作要求。一是要组织讲座活动,邀请张鸿雁教授、邵颖萍博士回母院分享城市规划领域理论和实践,让学生既能接受传统学科专业通识教育,又能接触到行业领域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二是组织双方围绕特定主题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一方面将城市研究的实践转化为学术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学术的高度也可以拓宽实践的视野。三是实习基地是学生培养的一个平台,希望可以给来实习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南大社会学院将会成为匠工有力的支撑,不仅是曾经的母院,也是永远的后盾!
随后总经理邵颖萍博士全面介绍了公司发展定位、管理运营团队、业务方向及标杆案例。匠工各所所长详细介绍了《辽源市生态产业示范区概念规划》《淮安平桥镇岔溪社区总体概念规划》《凤城河文旅功能区及老城核心区文化策划研究》《九龙口淮剧小镇业态策划与运营设计》《建湖陆秀夫文化旅游景区总体策划》等优秀项目案例。





在聆听了匠工经典项目案例的介绍后,院党委书记徐愫副教授高度评价匠工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她表示此行收获颇丰,每一个展示的案例都别具匠心,希望有机会多组织学院师生来此参观学习!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吴愈晓教授
吴愈晓教授就实习基地如何落到实处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建立长期调研实践基地。鼓励师生深入社会肌理,进行田野调查,希望通过匠工营国的平台,在江苏省或是全国范围内建立可供持续田野调查的基地,通过双方深度合作,相互扩大影响力,实现双赢。
二是重视创新创业实践探索。匠工营国的规划项目可以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实战,匠工团队成员可以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邀请匠工团队成员分享标杆案例,在帮助学生提升实操能力、训练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能起到宣传推广作用,衷心希望可以促成双方实质性的深入合作。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陈友华教授
陈友华教授从规划理念、市场合作与基地建设三个角度谈了他的看法。
首先他非常认同匠工“以产业为核心”的规划理念,认为规划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跟老百姓的生计紧密联系。
其次,他表示市场在引领人类社会的未来和发展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一些公司的科技研发能力都高于一流大学水平,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理论都可能是市场先一步探索的,所以应该向市场学习,增强与市场的合作。
最重要的是,社会学强调深入社会的调查研究,他认为实习调研基地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过去反复研究的江村是否还有深入挖掘的价值?它是否代表了中国广大普通乡村的真实面貌?答案是否定的。作为研究者,未来应该扎根在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实习基地的平台,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开展对中国乡村、城镇的深度研究,学校应该有这样的社会责任。
其实不仅在学界,学者们坐而论道,不一定会被广泛关注,而在某种程度上企业界走在了前面:已经改变或者正在改变中国社会的现实,引领着中国的发展。因此很高兴双方开展合作,设立实习基地的。他说:于我而言,这不仅仅是做一个学生的实习基地,也是一个学习和再教育的一个过程。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专职研究员
段新星老师
段新星老师表示此行大开眼界,不虚此行!他的研究方向是经济社会学,在听完案例分享后,他表示平时很少接触到,对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很感兴趣,非常期待今年就能去各个地方进行实践调研,也希望借此次双方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的契机放大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匠工营国首席专家、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鸿雁教授
张鸿雁教授谈起了他在南大建立城市科学研究院的经历,他说“帕克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城市科学研究中心,我在九四年在创立了中国的第一家城市科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中心(现更名为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我们曾努力想建构南京城市学派”。
如今,城市文化资本论理论三部曲——《城市文化资本论》《城市文化资本与城市文化软实力》《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与升华,在城市规划、城市社会学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本人应邀所著百万字《中国城市文化资本》正在编写中。
张鸿雁教授不仅进行城市的理论研究,著书立传,传承后世,更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创造出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的力量,他的学者智慧与企业家精神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被“中国推介”栏目作为“时代人物”进行宣传和报道。
匠工营国总经理邵颖萍博士强调【从城市规划到社会规划,人民是根本】社会学学者帕克在1935年就提出“社会规划和政治一样源远流长,起源于城市、古希腊城邦,以及文明的复杂问题”。他认为最早的社会规划者从柏拉图到盖迪斯,都梦想“在某处创造一个美好的城市和理想国度”;包括近代城市规划先驱者霍华德以其“田园城市”“社会城市”理论,更多被后人称为“社会改革家”或“社会规划者”。
从南京大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训“创造健康社会”,都渗透着社会规划的宏大使命和历史担当。匠工营国始终贯彻“用生命赞美城市,新来与世界为缘”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以创造充分就业为核心,将社会学与城乡规划学、文旅规划学、产业规划学等的理论、实践深度融合,全力做出匠工匠世、营村营国的好方案。
此次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深度合作,旨在发挥多学科融合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南京大学社会学系X匠工营国的实习基地,将设在我们规划服务的城市乡村中,以未来经年的持续跟踪和比较研究,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鲜活的研究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