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青奥红利遍及全城——专访张鸿雁院长
【发布时间】2011-06-30 【消息来源】现代快报20110630 
 

      2010年8月26日晚,首届青年奥运会在新加坡美丽的滨海湾落下帷幕,时任南京市市长季建业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手中接过了这面世界青年盛会的大旗。也正是从此时开始,青奥会进入了事实上的“南京时间”。

      在此六年前,一次十运会成功地帮助河西新城实现了强势崛起,三年后,年轻的青奥会又能重新开启一个怎样的南京城呢?带着这一疑惑,记者独家专访到了中国城市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

 

城市形象:青奥是南京的世界名片

      谈及南京青奥会,很多人都会将其与去年的新加坡青奥会进行比较。

      2008 年2月,在正式获得第一届青奥会主办权后,新加坡青奥会筹委会曾经决定将青奥村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内,但土地价格和建设材料费用激增导致该建设计划搁浅。直到2009年2月,新加坡青奥会筹委会才决定将青奥村改建在南洋理工大学校园内,由于地处远离闹市区的西南区,校园内设施完备,且有大片土地用于青奥村的改扩建工程,这就解决了成本超标的难题。但或许正因如此,事后一些国内外媒体在评价新加坡青奥会时就不无尖锐地表示,由于新加坡热情不高、投入不够,导致青奥会整体认知度偏低,且作为一项新兴的青少年赛事,其影响力也较为有限。

      对于这个疑问,张鸿雁解释说:“新加坡青奥会与南京青奥会在选址上有很大区别,新加坡这个国家只有600万人口,而南京作为一个大型城市人口已达到800万之多。南京虽然只是一个城市,但南京青奥会却相当于一个国家在办。因此,两届青奥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的确,南京的手笔远远大于新加坡,未来3年,南京的城市日记中将有以下内容:六条地铁陆续开建、两条过江通道动工、青奥村年内将开工、河西十大项目启动、200亿雨污分流计划实施、60亿巨资改善呼吸质量、兴建15家高档酒店、禄口机场将增开更多国际航线……

      对此,张鸿雁认为,南京各个片区的发展都需要南京青奥会这种大事件来作为推动力。城建红利只是一个方面,青奥会带来的更重要影响将是对于南京的世界知名度、产业类型、城市地位等多个方面带来大幅度的提升。

城市建设:涌现“区域核”绝佳机会

      对于体育盛事的这股钟爱,南京并非没有理由。

      张鸿雁告诉记者,借力于体育盛事来提升城市发展,在南京已有过成功的先例。2005年的十运会,以其高起点的城市规划,全面催热了河西板块,而十运会结束后,当时的运动场馆奥体中心如今得到了合理运用。此后六年,随着各项配套进一步完善,河西目前已形成了独立的生活圈。“河西的第一次大发展就是由这样一场体育大事件来促成的,但河西整体发展并没有最终完成,产业链还不够完整,青奥会则给南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河西带来了第二次的机遇。”

      如果说十运会是为河西而来,那么,2014年青奥会则是为全南京而来。因为从板块影响上看,受益于青奥会利好的区域可分为奥体北部、奥体中部、玄武湖、城东、老山、江北金牛湖、江宁大学城以及奥南体育公园备用场馆区等八大片区,不难发现,青奥红利其实已遍布全城。

      对此,张鸿雁分析提出,在体育场馆和基础体育设施建设中,南京已在努力做到区域的均好性。各板块应在充分利用青奥会带来各项利好的同时,在已有城市空间中创造出更多“区域核”,真正做到多点开发,即在多个区域内实现就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一体化,并逐渐形成以就业为区域核心的“区域核”。

      “从这个角度上看,江宁和仙林的区域核已有一定的规模:由于依托于开发区,江宁的就业环节做得较好;随着金鹰天地等各项配套的成熟,仙林区域核也正在有所成型。但像雨花台区的中心至今仍不明确,区域核效应也不明显。”

      “当然,产业链做足固然重要,青奥精神中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同样值得关注。在南京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上,可参照之前日本和德国颁布的循环发展法,注重能量的循环使用、垃圾污水排放和处理,树立良好的消费道德和健康的消费模式,力争借助青奥会将南京打造成一个循环社会型城市示范区。”张鸿雁提醒说。

城市品牌:青奥主题有待深入挖掘

      在张鸿雁看来,此次青奥会应该带给南京更多深层次的改变,但在此之前,南京需要在青奥会的主题上擘画出一次空前的城市创意。

      张鸿雁坦言,要树立自己的青奥会品牌,南京首先应该将青奥会的主题进行进一步明确,简言之,就是如何彻底地诠释“城市与青年的健康”的关系。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来着手。“首先,应当利用南京青奥会这个契机重新建设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育标准、中国青少年的营养标准、中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标准,填补这部分的空白。换句话说,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育标准将从南京开始建立,而达到这个目标,可以先从推出新的青少年体育运动操等方面开始着手。

      “其次,城市文化是一种资本,这种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并由此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流动与增值。城市文化资本构成了城市发展新动力,而建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文化在何种程度上贴合城市以及城市居民的发展需求,将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本的价值实现。因此,中国城市文艺复兴就可以从南京举办青奥会开始,要把南京当做一件艺术品来打造,利用青奥会这个大契机把南京打造成‘东方的巴黎’,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创新者以及开拓者’。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保留地方精神以及保持东方的精神,而比较具有参考价值的城市就是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最后,则是以青奥会为契机推动城市文明的进步。从南京开始,从一些细节和小事开始,如在公共空间的公共电梯单边行走,严格遵守各种交通安全规章制度,形成城市文明的风气,从而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城市形象。要将南京青奥会彻底打造成一场全民运动,比如可以引入目前盛行于上海的‘笼式足球’,这种通过运动形式的创新将使全民健身的理念真正走向普通百姓,从而促使南京从城市形象到城市品牌实现爆发式增长。”张鸿雁最后强调说。

快报记者 葛九明 实习生 陈欣

(转载自:《现代快报》2011年6月30日)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课题调研
   · 学术交流
   · 城市研究
   · 县域研究
   · 学术研究

首页 | 关于IUS | 新闻资讯 | 成果展示 | 专题研究 | 咨讯服务 | IUS论坛 | IUS团队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TEL:13705186013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河仁楼
COPYRIGHT(C)INSTITUE FOR URBAN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关键词:IUS 城市科学 项目咨询                    本站访问计数:第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