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空间是县域经济体系 ,通过县域特色城镇文化的发展可以加快县域经济转型,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对围绕泗洪县域城镇构建地区文化发展的模式进行梳理与分析,将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这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在国家、省域和县域三层视角下审视泗洪县的城镇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其次,具体剖析泗洪城镇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机遇;最后,从文化空间、文化价值、集体记忆、生态循环和文化富民等方面提出泗洪城镇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为县域城镇文化的发展提供具体的参考借鉴(本文节选自匠工营国的《泗洪城镇文化资本创新发展战略与行动指南》项目)。
从大空间格局上看,在找准游览主体后,建立与主要游客来源地的空间联系 十分重要,可以构建大城市的旅游卫星城,或对地区的旅游功能进行某方面的补充。如河北蔚县着力打造首都北京的休闲旅游胜地。在内部空间上,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做好景区间的联结工作 。尤其应当以特色文化为先导,紧扣县域文化发展内涵,将旅游各要素围绕特色文化主题串联起来。以安徽郎溪为例,协调好县域九个乡镇的文化定位,以“九德郎溪”为文化体系与品牌,不仅避免了内部文化同质性竞争的问题,更以错位发展相互助力,共同推动县域文化建设向纵深化发展。
县域文化建设尤其应抓好各个层面的文化设施、活动建设,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文化发展系统 。确保村、镇、乡、县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与品牌核心活动,确保人人能够享受到文化福利,人人能够参与到文化建筑中来。如江阴,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求,分级建设有发挥强大集聚效应的城市标志建筑、老城区的居民文化场所,在商业圈注入文化元素,在各镇、街道建有功能完善的文化服务中心,各行政村、社区都建成了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以及农民自助读书服务网点等,泗洪也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文化系统建立起来,结合自身文化特色继续丰满。
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独特性与无可替代性的集中体现,充分挖掘独有资源,或将已经普遍化的资源加工演绎为上乘的独有文化资源是通用且有效的方法 。地方文化特色正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体验,任何没有本土文化作为基础的空中楼阁不能给予他人对某一地区的辨识性与认同性。找准发展路径,立足自身打造精品文化,形成整套生活服务、城市品牌、休闲娱乐的特色本土文化 。无论是韩国全州的韩式文化,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文化,还是河北蔚县的民间剪纸与民俗过大年,将最具地方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提炼再造,正是文化更新与传承的有效路径,更是走向世界的根本文化支撑。泗洪有世界独有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利用好本土文化,打响地方特色名牌。
虽然做的是本土文化,但想做出名堂、做出名气必须要有国际化的战略视角和标准 。文化建设毕竟是迎合现代人,尤其是居民的需求,文化够土、够原汁原味,服务水准够高、够现代化才是当今人们所追寻的理想境界。即使只是一道石锅拌饭,也能做到米其林三星级餐厅的标准;即使只是一排房屋也能坚持宜居舒适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融入生活每一细节处的文化和尊重怎不令人心动。泗洪的资源禀赋凛然,在世界级文化资源的条件下,能否以国际标准的高起点统筹县域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日后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一贯化体系化的高标准文化、服务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虑到文化发展时,看似飘渺的文化概念才能落为实体,体现在一座城市的每一处细节中。有了地方发展的支持,文化产业面能够得以扩宽,产品线得以拉长,建设成本与运营宣传成本都会大大降低。充分借力地方建设的公共资源在地区文化建设初期是低成本高效率的不二选择。泗洪县域文化建设,应积极与公共服务、产业建设、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经济建设的各方面资源充实力量,接力发展。
在围绕已有主体产业进行发展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已有产业形成的经济、文化优势,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形成多业联动。 如围绕文化旅游,相关民俗产业、表演产业都应借力发展,同时带动特色农业、清洁工业、会展经济等方面发展。想打好文化牌,文化产业需有自身的绩效指标,文化展业如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也应有长远考虑。针对泗洪地区,产业联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效益。
城市的建设无疑应当以人为本,宜居为本 ,城市文化的建设更应当突出体现这一点。在建设过程中注意避免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注重品质与质量。宜居也体现在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无论是新城的建设,还是老城古镇的改造,都应着力保护历史风貌和长期积累的人文氛围,找到尊重地区传统和营造现代居住空间的结合点。泗洪可对老城区进行现代化便捷性的居住改造,同时在新建社区中加入对地方文化元素的运用。
市民作为城市中的主体,正是城市文化最主要的体现。市民素质的提升关系到整个城市文化的发展走向和城市形象,因此加强市民文化教育与引导是需要长期进行的一项工作。良好的环境与正确的文化引导相结合,市民文化会逐渐向良性循环发展。
本文节选自匠工营国的《泗洪城镇文化资本创新发展战略与行动指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