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古琴等非遗项目大家都知道,但是非遗“记忆工程”是啥?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工程,是江苏省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存的一项重要举措。江苏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全省510个国家级和省级非遗相关单位中挑选出10个试点项目,以抢救性记录、数字化保护和数据库建设等方式,将这些非遗项目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而桠溪的跳五猖则代表南京入选“记忆工程”。跳五猖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本文节选自匠工营国的《高淳国际慢城吕家村改造方案》项目)。
跳五猖 又称五猖会、跳菩萨,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衍变的一种古典民间舞蹈,据考证始于西周。其主要分布于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溧阳市社渚镇一带的胥河沿岸,这一仪式起源于安徽广德县横山。安徽郎溪县周家村跳五倡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南京高淳区定埠跳五猖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有关专家考证,高淳桠溪的跳五猖最早起源于西周的宫廷舞蹈,是在远古时期祭祀神灵的仪式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进而演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民间舞蹈。这种宫廷舞蹈后来渐渐地传到了周王分封的各个诸侯国的宫廷中,在东周时由诸侯国流传到了民间。五猖即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神,即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或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意在降妖除魔,保五方平安。
跳五猖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形象地运用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上。带有浓厚的宗教多神的神秘色彩,是巫、傩、道、释多元思想的表达。逢年过节跳五猖,寓意是借祭祀这些神灵之名,祈求来年社会和谐,村民生活幸福安康。
以青色为主,古称青帝,是春天之神,五行中属木。其面具形象令人看之胆怯,但图案造型富于变化,颜色搭配也较多层次,具有民俗装饰美感。面具采用黑色勾勒并衬出整个面具轮廓,在鼻部两侧装饰有红色的火苗图案,与青色及黄色线条穿插搭配,装饰形态生动流利而又色彩丰富。在怒睁的圆眼周围,用黄色线条勾勒轮廓,在眼梢处各装饰一对金色卷涡,使眼部造型更加饱满。对于额头与鼻头的装饰处理,采用上下呼应的方法,整体形象是粗眉倒竖,瞋目怒视,红唇白齿,青面獠牙,形象威严、恐惧。
▲本图片来源自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公众号
五行中属火,装饰以红色调为主,配以局部金色图案和线条,重点装饰于额头、眼部周围,鼻部及两侧显著之处,尤其在鼻部两侧,装饰元素形态多变,线条流利,一对金色勾边的火苗图案装饰于嘴角上侧,与其周围图案线条穿插组合,并延伸拖于唇下,在图案及线条的整体组合下,远看犹如一对金色凤凰,很是漂亮。鼻头部位作为面具中的显著部分,装饰了如意形金色图案,与额头上金色图案装饰上下呼应,增加了面具装饰的层次感。另外面具两眼之间做重点描绘,用金色勾线突出眼部轮廓,使双眼更加炯炯有神。同时在红色与金色的大胆搭配中,又透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和民族装饰美,南方神装饰面具,给人的整体形象是浓眉倒竖,眼珠突视,红面獠牙,面目狰狞,忠勇之态十分逼真。
▲本图片来源自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公众号
五行中属金,面具装饰以白色为主,在其背景之上,五官清晰,色调明净,一对红色的火苗图案更显得醒目亮丽,与其周围黄色装饰线条的组合,使面具更加的华丽、丰富,重点突出。西方神,眉目上斜,红嘴獠牙,白净的面孔,平和之中也彰显威严之貌,神态令人肃然。
▲本图片来源自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公众号
古代神话称北方神为黑帝,五行中属水。黑衣黑面,怒目圆睁,嘴角下撇,形象最为凶煞,活现粗直之气。黑色背景的面具上采用金色图案点缀装饰,并巧妙运用红色与黑色相配,其双眉倒竖于额头,连成环状,衬托额头上的金色装饰。如意形金色图案装饰于鼻部主要部位,在嘴角两侧,一对红色“火苗”描绘于脸部,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生动,引人注目,与其周围的线条、图案装饰在一起,很像一对展翅拖尾的凤凰,很富有特色。橙红色线条勾勒眼部轮廓,衬托其眼部更加神韵,在其眼梢各设有一个金色卷涡,使面具装饰元素更加丰富。
▲本图片来源自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公众号
五行中属土,黄面黄衣,面具装饰以金黄色为主,使用红色与金色底色相配,与上述面具不同,其额头采用红色块装饰倒竖的黑眉,一对红色火苗描绘在嘴角两侧与红色装饰线条一起构成乡土气息弥足的装饰图案。在五色中黄色最尊,黄是介于黑白赤青之间,是中合之色。“中国人属于黄色人种,华夏民族世代居于黄土高原,对黄土之色产生一种景仰、崇尚心理。”炎黄族把自己居住的土地视为中央之神,把中央之土的颜色视为中央之色。从中国百姓到帝王,黄色作为主元素理所当然受到独尊。中央神面具所含寓意与我国远古文化是一脉相承。
▲本图片来源自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公众号
跳五猖表演分5个章节:
•第一章节:钗术表演,摆出天下太平阵;
•第二章节:破神场,摆出收灾降福阵;
•第三章节:单行双别龙门阵;
•第四章节:双行五谷丰登阵;
•第五章节:敬拜五猖大帝平安阵。
跳五猖活动表演参与者主要傩神面具为十五神像,即中央神(黄脸、黄袍)、东方神(青蓝脸、青蓝袍)、南方神(黄红脸、黄红袍)、西方神(白脸、白袍)、北方神(黑脸、黑袍)、2个执行神(白脸、百袍)、2个小生(一个红脸、一个黑蓝脸及黄袍马褂),另有12担花篮、12个抛钗手、12个铳手、40余人旗手及大小锣鼓套等物件,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傩面具,面具的形象往往是人们想象中的神的化身。
跳五猖表演一般在40分钟左右,是以武术为表演套路,表演时有4大阵法,这4大阵法就是五星阵、满天星、双龙阵和摆字,其中摆字摆的是天下太平4个字,通过这些阵法的表演,意在祈福村民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和吉祥如意等。
跳五猖所蕴含的古代文化思想内涵及“大锣鼓”的演奏,是古代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跳五猖这一古代遗留的祭仪,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形象地运用在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上。带有浓厚的宗教多神的神秘色彩,是巫、傩、道、释多元思想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这一祭仪创立者的宇宙观和宗教心理,是中华民族古代民间信仰仪式中弥足珍贵的重要文化资源,值得我们去保护去传承。
这不,我们匠工营国团队就规划设计了一个“五猖文化园”,以高淳本地“五猖文化”为源头,深化文化演绎和创作,将传统文化演绎成适合慢城旅游开发的文化新符号,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打造集文化体验、亲子民宿、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村落,是高淳国际慢城亲子活动基地和重要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让我们一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