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9日,慎思论坛(第13期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鸿雁门师友沙龙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401合美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社会学院张鸿雁教授全程不离席为论坛进行主持点评,旨在以教师节为契机,南大系城市研究学者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鸿雁门师门成员与校内外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以一场别具一格的“城市社会学理论与实践”学术盛宴为2018年的教师节献上一份诚挚的贺礼。
慎思论坛 是专注于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学术交流和讨论论坛,论坛内蕴“慎思笃行,经世致用”的学术志向和远景,是对芝加哥城市社会学研究价值取向的继承与传承。本论坛依托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这一学术阵地,继续秉持南京大学城市社会学派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经世致用学风,在张鸿雁教授长期不懈和持续推动下,几十名博士、硕士毕业的学者及企业家努力践行,学以致用,成果卓著,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南大系已蔚然成风。学者们积极秉承学术生涯与职业生涯相结合的综合性价值取向,正在致力于追求创建一个不忘初心、服务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南大城市社会学派。
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胡小武博士为发表了主旨演讲《美国大都市人文空间发展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双重视野》,结合他在美国为期一年的访学研究,通过田野调查、访谈法及文献法归纳出美国都市人文空间发展的十大理念:1、历史遗产保护与开放原则;2、社会捐赠与共享属性;3、建筑空间设计与审美理念;4、面向大众的开放性;5、顶级的人文空间内涵与品味;6、塑造人文地标形象;7、灵活的营销策略;8、人文空间的便利性设计;9、深度旅游型人文空间;10、面向全球的创意活动与文化策略。并学术归纳了美国都市人文空间的本土化立场与全球化视野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两者之间的相得益彰的关系。
南京垠坤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萌萌 以《再出发——一个产业园区运营商的探索之路》为题,通过详细分析亿达、德必、wework三大案例,总结出三者未来发展的共性在于“企业服务”,并以此为出发点,延伸探讨了未来新型都市产业园区空间的可行的开发与经营模式。
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汪毅 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40年与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为题,讲述在南京2017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给南京的城市定位除了江苏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外,还是综合交通枢纽、全球创新名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化城市。在新一轮总规中,南京将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为目标愿景,以山水林田湖与城市有机融合为理想的空间格局,以生态优先、集约发展的价值观为导向,链接区域,构建城市发展廊道,建设更具效率的高品质都市。
江苏匠工营国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邵颖萍博士 以《中国民宿发展的文化与社会嬗变》为题——综合前人研究和时代背景,由乡村失序引出乡村转型的话题,以浙江德清莫干山“洋家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莫干山地方区域社会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同构中发生的主动和被动的社会实践及在全球化框架、地方性脉络双重范畴下乡村的变与不变。同时邵博士从典型案例出发,还分析了乡村建设和民宿经济注目下“理想乡村”的可能,印证了“乡村是被生产和再生产的”这一观点,深刻探讨了中国民宿发展的文化和社会嬗变,展望了乡村城市化的未来与可能性。
江苏省委党校青年教师房冠辛博士 以《中国“淘宝村”发展的社会与经济逻辑》为题,通过中国淘宝村发展的社会与经济逻辑研究,展开了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现代化转型的探索。房博士以东风“淘宝村”为例,提出发展淘宝村使得农户为主体的就地城镇化成为日常生活的样态,是一种“社会分工”和乡村秩序的改善,可以称得上是生活的重构。
此次研讨会上,已成长为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不同研究方向学者、企业家的鸿雁门桃李与在校硕博士生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导师张鸿雁教授倡导的“知识有边无界”的认知方式,立足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跨界研究”,以“学以致用”为立学之本,发扬“志于学、敏于行”的行事风格,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文字:杨璐
摄影:赵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