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节日起源于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将《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设立旨在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推动旅游业发展。它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新时代。中国旅游日虽然为非法定节假日,但每年节日期间全国各地都举行隆重的旅游节庆活动。鸿言雁语——现代社会旅游已经形成新概念:
1、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
2、旅游产业是幸福产业。
3、旅游是一个健康、运动和学习的过程。礼记学记篇讲:”故君子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4、旅游业和所有的其他行业都可以融合创新发展。如工业旅游、教育旅游、商务旅游……可以无限+N。
5、旅游规划是一项造福百姓的伟大事业……不一一。
“旅游产业是幸福产业”是张鸿雁教授于《扬州晚报》在2010年4月20日A3版提出的,张教授表示扬州可建“幸福旅游线路”——
扬州城市整体是个生态公园,张鸿雁教授建议,以瘦西湖为核心,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特大型主题公园来打造,形成一个泛公园概念,使城市直接进入世界级城市领域。其中包括“泛园林化”的创造。
其次,建议补中国城市旅游文化之空白——打造隋文化经济体。扬州的隋文化有独家风光,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创造了很多文化之最,对于扬州来说,通过隋文化的打造,可创造扬州独有的“城市文化资本”。
“幸福旅游产业”概念,为扬州的城市定位,注入新的认知与模式,扬州可建立中国首家“幸福城市旅游线路”。如养老休闲旅游,小巷生活家居旅游,亲情邻里互助旅游,浪漫爱情旅游等,形成一种幸福旅游产业链和产业模式。
运河城市经济模式和运河经济产业带是不可或缺的。将瘦西湖融入扬州全城,把瘦西湖与扬州城融为一个整体。此外,扬州原生态的文化景观要在绿柳掩映下焕发出古典美。现有的东关古渡、东门遗址、南门遗址、普哈丁公园、长生寺、文峰寺、大王庙遗址公园、徐凝公园、观邸码头、东渡码头、高旻寺就如一长串文化珍珠,镶嵌在扬州古运河的两岸,未来的古运河,将在改造、美化、提升、主题化的原则下,使得整个28公里的扬州古运河成为一条“绿色运河旅游文化长廊”,塑造出独特的扬州文化风格。
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纲领性文件——《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指出,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旅游是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第6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
全球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不仅表明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动能,更昭示着旅游关乎梦想,关乎生命质量,关乎人性的成长,关乎人类的幸福。
旅游是人们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生活中旅游与恋爱婚姻、家庭财富、事业发展、学习教育、健康保障、子女成长同样重要。旅游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感觉到生活的充实;旅游中的幸福经历会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爱,让人们更懂得珍惜和感恩,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融洽。
旅游成为现代都市人选择暂时逃离、放松和充电的一种最佳选择,有助于消除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带来积极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帮助人们缓解和减轻工作压力,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工作更加高效有激情,营造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氛围,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旅游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旅游已融入更多人的生活,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意义》中说: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么的不清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迪士尼乐园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巴黎街头下午茶时的悠闲惬意,布达拉宫里体会到的庄严与神圣,美国1号公路上自驾的酣畅,埃及卢克索神庙前对人类文明的惊叹,登上长城后成为好汉的豪迈,背包客徒步穿越腾格里沙漠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和突破……
人们通过旅游探索未知,开阔思维,促进社交,加深情感,增进对未知世界和他人的了解。
研究表明,人们通过旅游获得积极情绪、控制感、成就感、个人成长、社会交往和沉浸体验等幸福体验。携程发布的《中国旅游者点评与幸福指数报告2017》显示,中国旅游者从旅游中获得强烈的幸福感,且中国旅游者的幸福指数处于持续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交通条件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旅游。伴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旅游由少数人的奢侈消费变成普通百姓的必需消费。
2016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2.6%受访者表示旅游已经是生活中的必需消费品,90.8%的受访者在过去的旅游经历中体验到了幸福的感觉。
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升国民幸福和福祉。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感是一种从简单的感官享乐到精神层面上追寻自我实现和人生意义的综合体验。旅游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追求这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服务体验。
打造幸福产业是中国旅游业的愿景和使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要着力推进幸福产业,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旅游让生活更幸福”是产业方向、人民诉求。
旅游企业应将人们幸福感的提升作为其业务的根本出发点,在旅游产品开发、服务提供、流程设计、营销推广的各个环节中实践幸福理念;政府应该以国民幸福感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为人民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和政策保障,为旅游企业发展搭建良性平台,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产业,成为建设幸福中国的战略支撑。
所以,旅游业是幸福产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