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多么乐观的财务预测模型,都不会证明脱离房地产反哺的文旅项目能在初期阶段盈利。
文旅项目在早期阶段知名度为零,营销费用与人工成本定会居高不下,而初期的较低客流量也导致项目营收很难覆盖成本,单体文旅项目的初期亏损成为必然。每到此时,房地产收入就起到了补血输血的作用。
房地产收入可以在文旅项目孵化期起到平衡现金流的作用,其利润甚至可以弥补文旅项目的早期亏损。
从拈花湾这个头部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文旅项目标配之一就是房地产,尤其是投资规模庞大的人造文旅项目更需要房地产。
拈花湾这个项目确实很有意思,项目操盘手并没有将房地产业务做到极致。研究其中原因也比较复杂,有操盘手的个人情怀更有地理和政策的限制。
按住下文先说点题外话,文旅项目的操盘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峨眉峰觉得他应该是个艺术家、也应该是个企业家、更应该是个PR高手,这里应对的是文旅情怀、脚踏实地的商业利益、公众营销与媒体应对。
闲言少叙,改天另辟一篇详聊。我们再看拈花湾的房地产板块。
1、从房地产项目面积来看, 峨眉峰翻出早年的规划图纸发现,此前拈花湾的房地产用地面积应该在30万平米左右。
不过目前来看,拈花湾已建成房地产项目的所占面积应低于此,比如按照原来规划,现在拈花湾内的梵天花海应是建设用地。同时拈花湾房地产多为别墅导致其容积率天然较低,相比而言,古北水镇的长城源著房地产项目则将容积率做到了1.26,当然不同的问题可能与不同区域的详规限制有关,比如建筑物的层高限制。
此外,2015年住建部曾公布一批风景名胜区整改名单,拈花湾位列其中且情形严重,甚至被要求限期拆除。后续整改未见公开,妥协折中可能不可缺少。
2、从房地产收入来看 ,2015年为1.49亿元,2016年为2.61亿元,2017年为0.9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拈花湾房地产项目以全部结转收入,也就是说这个项目的房地产板块收入接近5个亿。
3、从房地产毛利润来看, 2015—2017年三年的毛利润达到1.38亿。拈花湾房地产项目的净利润估算应在一个亿左右,仅房地产这个板块可能存在20%的净利率。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文旅目的地景区配套房地产,在该地区总规与详规之下,综合考虑房地产项目的容积率等各项指标将收入最大化,同时,也要预测房地产项目中未来可能出现的住宿形态以及市场动态。
拈花湾的房地产配置情况到底如何?在宏观大环境中,拈花湾的出现到底给周边土地带来什么具体影响?此中疑问,确实值得业者实地一考。